风岂无痕

从海瑞罢官说起-读《大明王朝1566》

        好的历史小说不应该是仅仅情节有趣,人物丰满,还更应该让人看到更多,例如人性,权术,借古讽今等等。《大明王朝1566》,就是一本绝佳的历史小说。 

        当初读史不够细,只知道当初吴晗被太祖夫妇忌恨的一点就是写了一出《海瑞罢官》,对这件事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。最开始的时候是认为,太祖夫妇捕风捉影,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,吴晗何其冤矣。到了后来,发现前因后果,原来是太祖号召百花齐放,号召向海瑞学习,敢于向党和政府提意见和批评,结果天真的大家学习了海瑞,大鸣大放了一阵,结果太祖又说,这是引蛇出洞,这不是阴谋是阳谋,那时真觉得毛骨悚然。当然,也有人分析,当时政府犯了一连串的错误,引起了社会广大人士的不满,太祖谦虚一下希望大家提意见,结果大家真的蹬鼻子上脸来大肆批评一通,这才导致太祖恼羞成怒翻脸不认人。这次读了此书,才明白《海瑞罢官》为何遭到太祖夫妇如此忌恨,为何是这件事件的典型,为何埋下了文革的前因。海瑞罢官,重点不是批判政府,不是批判制度,不是批判某些领导,海瑞入狱是因为直接把矛头指向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嘉靖帝,痛斥皇帝将天下作为私产,明明白白地指出嘉靖帝的作为才是民不聊生的根源。太祖也不过说说大家学海瑞而已,谦虚一下,可惜太祖不是嘉靖帝,吴晗也就没有海瑞得以善终的福气,沦落到家破人亡,明史研究第一人又能如何。

       回到这本历史小说,难免回想起《明朝那些事儿》中的评语。有些人崇拜海瑞,希望遍地是海瑞,可海瑞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?真正大明王朝的股肱之臣乃是胡宗宪、张居正、戚继光,而不是你海瑞。为了实现政治抱负,需要了解人性,需要妥协和牺牲。一时的政治清明可以指望明君良臣,长久的政治清明却要依靠法治。从前一直用过高的道德标准去要求人,硬生生地把人弄成了伪君子。如今也是一样,道德建设可以推行,但如果仅仅指望用道德来解决问题,那就是掩耳盗铃,贻笑大方了。

评论